新闻

首页 >  新闻

为何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安卓系统而不选择华为鸿蒙?探究国产手机用户的心态

日期: 来源:启东安卓网
国产手机品牌为什么宁愿用安卓操作系统,也不愿意使用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呢?

十年前你打开国产手机的设置界面,清一色写着"基于安卓系统定制开发"。

2021年华为鸿蒙系统横空出世时,整个行业都在等一个转折点——国产手机终于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了。

可三年过去,除了华为和部分荣耀老机型,其他品牌仍然死守安卓阵营。

这背后的博弈,远比我们看到的更精彩。

先说第一个原因:生态圈就像手机品牌的氧气瓶。

安卓系统从2008年就开始布局,全球开发者给它养出了300多万款应用。

这相当于在手机行业盖了座"应用商城",各家厂商拎包入住就能开店。

OPPO的ColorOS、小米的MIUI这些定制系统,本质上都是在安卓这棵大树上嫁接新枝。

要换成鸿蒙?等于把整片森林连根拔起重新种树。

为何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安卓系统而不选择华为鸿蒙?探究国产手机用户的心态

去年某国产手机厂商的市场总监跟我算过账:适配鸿蒙系统至少要重写30%的底层代码。

这还不算重新培训2000多名工程师的成本。

更关键的是,他们海外市场占营收四成,谷歌全家桶服务可是海外用户的刚需。

鸿蒙现在就像刚通车的跨海大桥,看着气派,但桥那头还没建好加油站和便利店。

再来说说第二个关键点:同行是冤家。

你去手机卖场转转,导购介绍华为手机时会重点强调"鸿蒙系统更流畅"。

这话在其他品牌柜台听来,就像对手在自家门口立广告牌。

某米家产品经理私下吐槽:"用鸿蒙就等于承认自己技术不如华为,这跟给竞争对手递刀有什么区别?"

为何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安卓系统而不选择华为鸿蒙?探究国产手机用户的心态

国内手机市场早就杀成红海,各家的刀法都精准到毫米级。

华为靠着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杀进高端市场,其他品牌却在冲击高端的路上屡屡碰壁。

这时候要是换上鸿蒙系统,就像田径选手穿着对手品牌的跑鞋比赛——赢了是鞋好,输了是技不如人。

最后这个原因最扎心:供应链就是生死线。

别看手机厂商在发布会上风光无限,背后都是戴着镣铐跳舞。

高通骁龙芯片、三星OLED屏幕、谷歌移动服务,这三座大山压得国产手机喘不过气。

某品牌供应链总监透露,他们连手机充电器的USB接口都要看供应商脸色。

华为被制裁后搞出的"去美化"供应链,其他厂商看着都倒吸凉气。

为何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安卓系统而不选择华为鸿蒙?探究国产手机用户的心态

不是不想学,是真学不起——光替换射频芯片就得多花20%成本。

用鸿蒙系统容易,可万一因此得罪谷歌,海外市场的GMS服务被断供,那真是要了命了。

有个细节很有意思:去年某厂商测试鸿蒙系统时,发现自家定制的美颜算法不兼容。

工程师团队折腾三个月,最后在鸿蒙和安卓的架构差异面前选择放弃。

这种技术债,每个品牌都背着几十亿的规模,不是说转就能转的。

再看市场,鸿蒙的出海之路更是荆棘密布。

欧洲用户离了Google Play就像鱼离了水,东南亚市场又被安卓Go版本牢牢占据。

国产手机厂商现在就像同时踩着安卓和鸿蒙两条船,稍有不慎就会掉进技术鸿沟。

为何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安卓系统而不选择华为鸿蒙?探究国产手机用户的心态

不过事情正在起变化。

鸿蒙Next版本去掉安卓代码后,装机量反而突破8亿大关。

华为 Mate 60系列带着纯国产供应链杀回来,给行业打了针强心剂。

有消息说,已有三家二线品牌在秘密测试鸿蒙系统,准备在千元机市场试水。

这场操作系统大战的终局,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。

当某天你买的新手机开机画面跳出鸿蒙标识,别惊讶——那意味着中国手机行业真正捅破了最后那层窗户纸。

毕竟在科技丛林里,活着重要,但能站着活下去更重要。

相关资讯